怎样实现物联网,怎样实现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实现步骤主要包括三部分: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需要识别设备完顾对卿体属往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中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 ),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物联网的实现是通过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一系列的产业链来完成的,由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和运算处理四大关键环节构成:物联网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和运算处理等关键环节,构成创新价值链。
  (1)应用解决方案是核心。物联网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面对某项具体的应用而存在的,所以物联网的创新、普及和应用,均将以具体的应解决方案的整合创新为核心。
  (2)传感感知是基础。作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传感器是整个链条最基础的环节,其需求量也是最大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量的通用传感设备将得到普及,特定领域的高端传感器件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3)传输通信是保障。对于大量细节和结点信息的感知,需要通过更便捷、更可靠和更安全的方式传输汇集到中心结点或者提供给信息处理单元,可以提供海量结点地址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输提供了可能。
  (4)运算处理是能力。物联网的应用是以大量信息结点的实时感知和综合智能反馈处理为突出特征的。集中式的超级运算以及分布式的云计算将成为物联网运算发展的两条可选路径,针对具体应用所选择的数据模型和算法是提升处理智能和效能的关键。

怎样推动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应用领域引领产业发展
物联网基本概况
物联网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智能终端产品,於目标与互联网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该等目标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设备包括条码╱二维码阅读设备、RFID标签及RFID读写设备等。部分物联网设备(如有源RFID标签及设备)可自行收发信息。
物联网的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感知层主要用於收集实体数据,包括物品的各种特徵。网络层乃於广域的网络通信系统内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应用层提供客户所需信息。
物联网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与应用的发展促使数以百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来临。
球物联网设备基数统计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基数预计将达到754亿台,较2017年的200亿台左右,复合增长率达17%。从连接形式上,将由目前主导的手机与其他消费终端连接方式,转变为工业及机器设备间的连接(M2M)。预计在2018年,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将超过手机成为最大的互联网设备连接类别;预计到2020年,M2M的设备连接将占所有设备连接基数的46%,同时其数量在2015-2020年间增长2.5倍。万物互联在推动海量设备接入的同时,将在网络中形成海量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带来数据将达到44ZB,物联网数据价值的发掘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技术,物联网对互联网应用终端的影响是最深刻而最具有冲击力的。
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到2017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万亿,达到了11500亿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135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
中国物联网产业结构统计分析
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广东省占比超过40%,其中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比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各类物联网应用场景市场规模预测
物联网应用场景分为工厂、城市、医疗保健、外部环境、工地、车辆、家庭、人类生产力、办公室九类, 其中智慧家庭的市场规模将达2750亿美元。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作为电信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技术,是未来通信领域最有可能开启广阔增长空间的产业之一。随着运营商将发展物联网列为未来发展战略的最高优先级,并着手开始建设全面覆盖的物联网网络,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得到了迅速的丰富,层出不穷的实际应用向展示了物联网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1、应用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
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
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3、综合性平台即将出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4、有效商业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66264模式逐步形成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物联网的应用也从小环境开始面向大环境,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怎样推动物联网发展?

(一)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瓶颈。以掌握原理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目标,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明确发展重点,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应用单位与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加强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二)推动应用示范,促进经济发展。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三)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围绕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实施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扩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突出区域特色,科学有序发展。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结合科研能力、应用基础、产业园区等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要加强统筹、注重效果、突出特色。 (五)加强总体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急用先立、共性先立原则,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研制。鼓励和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六)壮大核心产业,提高支撑能力。加快物联网关键核心产业发展,提升感知识别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物联网通信网络制造及服务产业链,发展物联网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及科研单位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七)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进应用服务的市场化,带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八)加强防护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物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与数据保护水平,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物联网应用,其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运营服务必须立足于安全可控。 (九)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协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避免重数据采集、轻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投资。

怎样实现物联网

举几个应用例子:
1、基于位置的物联网,我们开着车出去吃饭,首先要找一家味道不错的饭馆,只要手机输入地址,类似口碑网一样会给你推荐很多饭馆,同时会显示这些饭馆现在有没有打折,还有没有位置,这些位置具体是靠近玻璃还是靠近厕所,如果你选中一家直接可以预定,当你到饭馆时发现没停车位,你通过手机可以马上知道最近的哪里有停车位,并预定。
2、大棚蔬菜可以定时短信或其他形式通知农民伯伯,大棚内外温度,湿度等等,如果温度太低了,在家里按一下大棚空调开关,自动给大棚室内升温

请简明扼要的告诉我,物联网是什么东西?怎么运作的?

一个物体,贴上一张标签(以无源RFID标签为例),标签的内容里面记录该物体的特征(如重量,时间信息等),在远处(非接触)用一台RFID读写器读出来,同时读写器将该标签的信息传递给后台服务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的应用。如果我们在物体的行程过程中关键节点上安装一系列读写器,这样物体每经过一个节点,后台服务器就会记录并知道。后台再将这些处理的信息发送给需要的人(如快递行业,可以在网上查到物流的过程)。
同时,如果我们在物体周围环境(如节点处)安装传感器设备(如温度,湿度),同时也将传感器设备获取的信息发送给后台服务器,这样我们就知道物体在行程过程中的一些环境数据。
以上的例子只是基本的获取信息。
如果在物体周围环境还安装一些控制设备,如空调等,当我们获取的环境信息与我们需求的环境信息不匹配时,这时我们可以控制设备来调空环境,使之达到我们的预期。
如,如果在A节点处,发现环境温度为28度,而我们设定的温度为23度,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空调来降温,使之到达23度。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工程应用的时候,还要考虑很多细节因素,在此不详谈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说明:本文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