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批改千万量级的试卷?---阅卷的前世今生

1987年高考阅卷就这么智能了吗

别嫌我烦哈,最近的话题老是围绕着考试。

一来我是老师,刚刚结束高三毕业班工作;二来六月是考试月,考试值得全社会关注。

就在这两天,2023年的高考阅卷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再过10天左右分数就应该公布了。

如果你是考生或者家里有考生,祝你们拿下一个高分,拿下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那么阅卷到底是一个怎么的行业呢?

首先,它是一个小行业。

有多小呢?

一年可能也就十多二十亿元人民币。

而它上游的民间教育培训行业有27000亿元。即使双减后也还有22000左右。

小归小,但你有没有想过,光是一年的高考,结束之后会产生多少份卷子要批改?

2023年的高考考生有1291万,试卷对应的有7000多万份。

这还没算上每年上千万人参加的中考,上百万人参加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上百万人参加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六七十万人参加的司法考试,五六十万人参加的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等等各种考试产生的试卷。

这些卷子要是靠纯手工批改的话,一年一年下来也太费老师了。

所以在过去的20多年里,批改试卷的阅卷设备也在一代一代考生的加持之下,发展成了一个专门的行业。

这个行业不大,每年十几亿的收入规模,但非常地稳定。

中国阅卷技术的变迁和阅卷机行业起伏

1.光标阅卷机

中国是1977年恢复的高考,也就从那时候开始每年产生几百万量级的批改卷子的任务。

一开始,这些卷子全是请阅卷老师们手动批改。

这坏处就来了:

阅卷老师们累,考生们要承担的误判风险也高,中间还有走漏、作弊等等风险。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时的国外已经有解决方案了,成熟市场已经在采用光标阅读技术去批改卷子了。

什么是光标阅读技术呢?

就是用一台阅卷机用光去照答题卡,卡上面哪个答案被涂黑了,不怎么反光,阅卷机就判断考生选的答案是这个。

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一代一代的考生,在试卷上要用2B的铅笔把选中的答案涂黑。

但这样的进口光标阅卷机非常贵。

英国有一家公司叫「DRS」,DRS当时的光标阅卷机一台卖三万美元。要是中国各省的阅卷都要靠进口机器,那光是改卷子就要花掉千万美元级别的外汇了,这还没有考虑维修和更替成本。

那可是1980年代的千万美元,1985年中国自己的外储总规模也才26亿美元出头。

所以到了1985、1986年的时候,国家教委就给山东大学拨了5万元,委托山东大学研制中国自己的光标阅卷机。

山东大学很争气,1988年就研制成功了自己的光标阅卷机和对应的软件。

这套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跟进口设备能够比肩,而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

这之后,山东大学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名叫「鸥玛」,来量产和销售这种阅卷设备。

中国既然有了自己的技术打底,1990年开始高考就改成了标准化考试,把考题分成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主观题仍然需要老师们来批改,但客观题就可以答在答题卡上,把改卷子的任务分给光标阅读机。

到了1997年年底,鸥玛的光标阅卷机总共卖出了大概6000台,买家是全国各地的招生办、会考办和自考办等等官方的考试机构。

到了2002年,鸥玛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00多万,净利润高达500多万。

你想,这可是50%的净利率,那为什么它只卖6000台呢?

这可不是鸥玛的机器卖不动,而是它一家的产能实在是有限,市场需求再大也只能干等着。

这个情形一摆在那儿,有另外一批企业就入局了,他们要么有高校的背景,要么有国资背景,像清华紫光、北京五岳鑫、科大讯飞的广东子公司等等,研发能力也都挺强,他们看到这个市场已经被山东鸥玛给验证了,也就开始去研制阅卷机和配套系统。

当时的光标阅卷机市场不存在接口和数据要全国拉通这种需求。

单机能够运行就行。

所以在那几年,光标阅卷机行业就成了一个谁入局谁挣钱的行业。

到了2007年左右,整个中国市场对光标阅卷机的总需求差不多是8.5万台,但行业的年生产能力还是不到市场需求的10%。

山东鸥玛当年是最先完成技术突破的,在这时候它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了20%,主要原因不是它不行,而是其它的同行追上来了。

那在这其中赶超能力最强的是哪一股力量呢?

是河北衡水的一大批中小厂商们。

衡水你知道,专门生产高考优等生的那个著名中学——衡水中学的所在地。

衡水市有很多的超级中学,教育产业本来就发达。

光标阅卷机这个市场起来之后,当地的很多企业都开始生产更便宜的阅卷机。

这些小企业的技术不如像鸥玛这样的大企业精良,也没有能力去参与政府机构或者事业单位的招标,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两个优势:

一个是价格便宜,另外一个是有自下而上的销售思路。

怎么叫自下而上呢?

山东鸥玛的阅卷机不是都进的招生办、自考办么?

那衡水厂商们就去学校里做地推,一个城市,哪怕大型考试已经定了是用鸥玛、紫光的阅卷机,那衡水的销售员也能够去说服中学在平时的会考、月考、期末考当中用自己的设备。

鸥玛一台设备卖一两万块钱,而衡水的小厂商们能把自家的设备价格压到七八千。

这么地推了几年,衡水厂商们自己估计说,衡水出产的阅卷机在整个市场上占到的市场份额能超过八成。

2.无纸化阅卷

但衡水的光标阅卷机厂商们到了2012年以后,开始发现市场不如以前好做了。

以前自己的阅卷机还能够挤进大城市的学校里去,但到了2012、2013年他们在下沉市场里也很难敲开校门了。

而曾经被衡水厂商们用蚂蚁雄兵的力量抢走份额的山东鸥玛,似乎又站回了主流潮头。

那发生了什么呢?

就在衡水厂商们下沉到县市和学校里去抢市场的时候,山东鸥玛们抬头看了看天,抬头的这帮企业发现监管机构们已经划出了下一场比赛的规则重点:

无纸化阅卷。

2007开始,教育部就已经在不断地发布各种文件,要求各省份推进高考阅卷无纸化,把评卷工作搬上网。

但各省的推进进度不一样,直到2012年,内地所有省份才全都实现了在网上阅卷。

这个过程太过缓慢了,以至于衡水厂商们虽然跟衡水中学这样的高考重镇挨着,也都没注意,还在埋头推销上一代的光标阅卷机。

到了2012年,内地所有省份全部实现了无纸化网上评卷了。

考生们在考场里拿到的不再是分开的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张答题纸了,变成了一张大尺寸的A3答题卡,客观题和主观题都答在这一张纸上。

答完了的答题卡就会被整张扫描存进电脑,再由阅卷软件来把客观题和主观题切割开,软件照着标准答案自己就把客观题给批了,同时再把主观题通过网络发给阅卷老师。

在这个趋势变化的过程当中,像山东鸥玛这样的公司,因为它的客户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他们早早就意识到了无纸化考试解决方案才是下一场比赛的真正打法。

我们还拿鸥玛举例子,它就逐渐从原来的卖设备和软件,转型成了卖「考试服务」。

这个考试服务不只是管评阅卷子,而是从前端的考试报名、考场编排、题库管理,再到后端的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全都管,按照考生的数量和科目数量来向考试院们收费。

这种无纸化的阅卷方式能够省下一台专用的阅卷机。

只要给电脑配上扫描仪 软件就够了。

这种无纸化的批改卷子的方案里,扫描仪没有批卷子的任务,只需要扫描存图就行,所以一台扫描仪一个小时就能够扫描上万张卷子,比传统的光标阅卷机的速度要快1倍。

但这事其实并不省老师。

像《燕赵都市报》就说,2013年的河北高考阅卷组有2100位老师,他们的任务是在9天里批改完45万名考生的高考试卷。为了这个工作量,这2100位老师在9天里用掉了几千瓶眼药水。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升级还是系统性地简化了流程。

答卷的传输、分发、批阅和复核都不用走线下了,也就不用像运钞车那样把试卷用很高的安全等级搬来搬去。

而且阅卷软件还能评估和控制老师的阅卷质量,比方说,老师要是批改太快了,系统就会弹出个弹窗来提醒老师:

你太快了,你是不是仔细再看看;或者已经批改过的卷子随机抽出来再重批一次,从而提高批改的准确率。

所以,无论是高考、中考还是会计师、建造师这样的职业资格考试,组织者们出于系统效率的考虑都愿意去做这个升级。

所以从2013年开始,高速扫描仪的销量就取代了光标阅卷机的销量。

这种「扫描仪 网上阅卷软件」的业务模式,也一直被全国各地的教育考试院沿用到今天。

但你肯定记得,阅卷老师们还是没能从主观题里被释放出来呢。

这部分市场有人在惦记吗?

也有。

解决思路是用AI来批改主观题。

3.AI阅卷

目前国内涉足AI评卷的科技公司里,有很熟悉的两家。

一家是阿里巴巴。

阿里的人工智能系统在2017年就在浙江外国语学院里替外国留学生批改中文试卷了。

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阿里又组织了一场全球数学竞赛,这场竞赛的计算题和证明题也是用阿里的人工智能系统来批改的。

阿里对教育还挺有想法的,而且思路挺清奇。

它有一款手机浏览器叫「夸克」,夸克在学生用户里面很有人气,因为它花了很大的功夫去做拉新和运营。

像这段时间是高考后填志愿的时间,夸克是提供填报志愿的智能服务的,这可是一年一年很「刚」的一个刚需。

另一家科技公司是在语音AI领域的龙头公司科大讯飞。咱们合肥的本土企业。

这件事让我多少感觉微妙。

因为在这个情境里,AI彻底成为了人类的审视和裁决者,AI的偏好将影响一个一个年轻人的命运。

人类会因此变成世界的客体,逐渐接受甚至主动适应算法的凝视吗?

感觉这可能是一篇有趣的科幻小说的设定。

往期推荐

关键词推荐:聊城二手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