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联播】【数字化转型?安徽时刻】海天重工:从“工艺卡”到“智能化”

提起传统铸造企业,人们的印象往往就是“傻大黑粗”,意味着能耗高、污染大、生产效率低下。而马鞍山市的一家铸造企业——海天重工,却通过一件“利器”,成功提升能级和效率,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安徽新闻联播

在海天重工的消失模生产车间,配料提取、铁水转运、浇筑等各个生产环节,全部被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取代。原先由人工操作的生产线,现在只需3个工人,数量仅为过去的五分之一。生产副总监王慧告诉记者,以前都这些流程都是依靠工艺卡来进行的。

安徽新闻联播

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产副总监 王慧

工人对照工艺卡片来控制整个造型过程的流程。比方说我一次加砂要加到200毫米,这个也没有办法去量化它。工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不能保证每次加砂的量都完全一致。

安徽新闻联播

工艺要到卡片里面去找、每道工序里的关键数据要靠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这样的操作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严格管控。

安徽新闻联播

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生产副总监 王慧

不能保证每一个产品在执行过程中与工艺卡上的完全一致,导致了产品的工艺流程会有差别,整个出来的产品质量得不到完全的控制,参差不齐。

安徽新闻联播

除了工艺流程上的痛点,企业还面临着炉台铁水熔炼一次合格率低、导致能耗过高等问题。怎么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新生”?企业将目光锁定在数字化转型上。从2021年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天重工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订制开发铸造全流程运营管理平台。

安徽新闻联播

马鞍山市博望区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副局长 夏海燕

协调国际先进生产线入关、外国专家来博(望区)安装调试设备等,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正常推进,积极帮助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申报省级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争取到资金500万元。

安徽新闻联播

在海天重工智控中心,记者看到,大屏上显示了工业设计、质量管理、设备运行等多个项目的实时状态,系统还能自动对一段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在管控订单、生产现场、供应链、财务等方面,实现整套流程协同作业。

安徽新闻联播

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部长 张超

消失模造型工序由原来靠工人的经验和记忆,变成设备自动识别产品及工艺造型,减少人为的不确定性,炉台提升了一次合格率,生产效率提升了22.5%,我们的关键设备数控化率96%,关键数据自动采集率大于95%。

安徽新闻联播

用“数字大脑”重塑传统产业,近年来,海天重工数字化改造累计投入1200万元,产出3400万元,年产耐磨铸件8万吨,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省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七项专利产品获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安徽新闻联播

马鞍山市海天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改造项目 负责人 陶和平

(数字化改造后)生产线总能耗从4781吨标准煤降低到4007(吨标准煤),能耗降低了16.18%。运营成本降低了45.66%,综合能源利用率也提高了35%,实现了产品数字化 智能化的制造。

关键词推荐:弥勒艺术收藏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