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慧易夭,情深不寿什么意思

过慧易夭 情深不寿什么意思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你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吗?

      世间聪明方式有多种,我们可以放弃掉。而智慧却有共通处,还有很多微妙的差别,我们可以谨记。写《道德经》老子从来不说自己聪明,可世人知道他有大智慧。老子更像是超脱万物直达本源,而孔子却要深入到人海宣讲人生的要义。

      讲到极致,老子就离开了隐退了,没什么多余的话好啰嗦的,要想明白他只好反复刷《道德经》,可也不一定变聪明。孔子晚年平静下来,不再对功名有过多的奢望,因为他的心多少受伤了。他的梦想好象点燃的森林,剧烈燃烧后将余下灰烬,好在他教了好多学生,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火烧过的森林将重新长成参天巨树。

      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清朝的乾隆皇帝送给兄弟陈家洛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一句话: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这句话很有意思,即有老子的道,又有孔子的中庸思想,微缩了文化的基因元素。

      在老子看来,福祸相生,盛衰互转,坚硬的牙齿斗不过柔软的舌头。当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求教时,老子张开嘴给孔子看自己的牙,没有几颗是好的,然后老子就说:年轻人啊,你看我这么刚强的牙齿却越来越少了,可你看我的柔软的舌头还在……

      孔子回去反思了三天,悟了。他认为老子的道就如同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屈能伸。

      再看看老子自称的人生秘籍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有没有愤世嫉俗的阴谋?

      周朝的衰落,如江河日下,以老子的智慧自然不愿意当那只挡车的螳螂,索性老子就修明哲保身道行。他阅尽人生自然看透了世界的阴阳变迁,强大的最后衰落了,弱小的成长强盛起来,周而复始天地运转阴阳造化不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哭也没用。

      那反过来看慧极必伤的慧似乎是聪明到极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那么何不守拙,何不守愚呢。所谓谦虚能认清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不足低调行事反而少了过错。想想那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生的高调反而没什么必要了……

      宋朝的苏东坡感叹人生有一首诗《洗儿》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诗中,苏东坡深感社会黑暗,虽然有千般聪明却于事无补,反而那些无所事事的愚鲁人升任大官,难道让自己孩子也学这套大智若愚吗?苏东坡内心是愤怒又无奈的。

      所谓“情深不寿”,有点让人心痛,但道理是硬道理,无法抹去。看《红楼梦》中林黛玉才思敏捷,写的诗太有灵性。可越是这样,她的情怀越是执着。林黛玉对贾宝玉异常丰富的情感让很多人落泪,看黛玉葬花那一段,顿觉林黛玉走入伤感的海洋中,不出所料林黛玉后来香消玉碎……

      用情专一的林黛玉就是情深不寿的典型,她的情怀让我们感动,她的薄命让我们感叹,可这世界终需要有人活着来打理,去完成爱的传递……

      明白了以上环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自然就懂了。那就是眼光更通达,心胸更开阔,荣辱不惊。

      为了所爱的人更好的活着,那就做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玉收敛了所有刺目的光芒,磨平了所有的伤人棱角,温养宽容待人……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是什么意思?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一个人过于聪明智慧,就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有所损伤。一个人过于深情,就容易让自己早夭。

      也就是说不论你是过于聪明,还是过于深情,都容易让你自己遭受损害,不论是身体上还是感情上,最终导致你寿命不长久。

      出自:近代金庸的《书剑恩仇录》

      扩展资料: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里面包含着一个思想,也就是“物极必反”。我们要知道,中国传统是强调“中庸”和“圆融”的,做万事万物都要有度,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旦过度就会将事情的结果导向反方向。

      《易经》里面有个词叫“否极泰来”,意思是一件事坏到极点,就会向好的方面进行转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什么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世间万事万物有好有坏,都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变化的。

      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常遇到困难。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你才会提高你自己,成为一名强者。所以,困难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过于聪明,感情浓厚的人早死,是因为你太过用情,最终造成身体机能紊乱。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的人一般不懂得这一点,或者说他们就是因为走了极端,最终导致了悲剧。民间都说,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太聪明的人,都活得不长。比如中国古代的曹冲、甘罗,西方的很多科学家,比如数学家(电脑发明鼻祖)图灵(41岁自杀)等等。

      老百姓管这个叫“天妒英才”。其实,这和老天爷没有什么关系。成功者,聪明的人,他们除了天赋异禀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对做什么事情都全情投入。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要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非常认真,达到忘我的状态,一般做一件事也会达到好的效果。

      为什么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天才因为过于投入,神经系统往往会受到损伤,最终变得不正常。用人文科学的解释方法,就是一个人因为太投入一件事,他就走不出来了,永远活在了自己的思想里面,或者无法把现实和头脑中的思想区分开。

      因此,当面对一件事,或者一段爱情,千万要有调节自我的本领,千万不能让自己深陷进去不能自拔,最终让自己走火入魔。


      

什么叫过慧易夭?

       虽然活了那么久,但还是今年看电视剧《琅琊榜》,言侯爷和梅长苏说到“过慧易夭啊.......”,那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到底是什么意思呀,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应该是“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但这样理解又好像不对,因为夭折应该是针对于未成年就死亡的意思,像曹冲年少就死,这个用“过慧易夭”来形容就最恰当不过了,可是梅长苏已经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死了能叫夭折?这也有点搞笑吧,像宋小宝的小品里面说到“中年夭折.....”,哈哈,这都是为取悦于观众而已,这种词语错位的使用有时候确实是挺有意思的。

       从这里看,“过慧易夭” 应该不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过慧易夭” 是出自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思仇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强极则辱;.......说的是一个人太聪明便会对自己有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

       看来我是断章取义了,其实言侯对梅长苏说的话完整的应该是“过慧易夭,苏先生这么聪明,真的不怕折寿吗?”

       所以在这样看,“过慧易夭” 不是指“过于聪慧容易夭折......” ,而是说人太聪明了,容易折寿,就是活得不长久。

       有人说“太过于聪明的人容易早死?”

       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或许是历史以来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吧,但那会不会是巧合呢?难道太过于聪明的人活不长?

       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到时可以解释太过于聪明的活不长.......

       中医上说情绪的变化都来自于由五脏经血而成的七情五智,当人们过度工于心计,七情五智被过度使用,会大量消耗五脏经血。中医讲求五脏平定是健康的最基本原则,如果思虑过多,担忧过重就会伤及五脏,影响人们的健康。

       原来太过于聪明就是过度工于心计,太过于聪明是有点贬义,和它相对的意思应该是大智若愚。

       这是从中医上,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太过于聪明的人容易活不长。

       那从人际的交往中呢?也就是说太过于聪明,往往也会树敌。

       比如说三国中的曹冲,就是因为太过于聪明,过于表现,当然当时他还很小,也不会掩饰,因此曹操对他非常的喜爱,甚至要传位给他,这时候势必对曹丕想获得王位构成威胁,所以曹丕只好想办法除掉曹冲,电视剧里演的是曹丕害死曹冲,但历史记载又说是病死,但不管怎样样,曹冲十来岁就死了,真的是很可惜,实在是太聪明了。不过活得久还是大智若愚的人,比如曹丕就是暗藏韬慧,就是经常装傻,其实他才是最聪明的。

       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里面,看来文化的教育也是根深蒂固,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也是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避免得罪人,不像国外一样都希望能做到畅所欲言。

       比如说杨修之死,太过于聪明,太过于表现自己了,后面遭到曹操斩首。杨修第一次表现的得很聪明就是曹操在一扇上写了个“阔”字,而众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唯独杨修理解曹操的意思,那就是这扇门太小了,要把它拆掉,因为这个阔字,就是一扇门限制了活动的空间,不好活动。

       曹丕向司马懿夸赞杨修真的很聪明,就是曹操写的阔字他都能在别人不理解的情况下理解了,但是司马懿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太聪明了,那么离死了不远了,曹丕很奇怪的问司马懿“为什么?” 司马懿说了“为人主既不希望属下完全猜透了他的心思,但也不希望属下愚蠢如猪,完全不能领会人主的意思......”,要说在三国时期谁最了解曹操,应该算是司马懿了,荀彧都没有像司马懿那样了解曹操。那是因为曹操是司马懿的偶像,楷模。

       果然杨修还真的被司马懿给说中了,太聪明了,是活不长的。

       士兵问曹操,今晚全军的口令是什么?曹操说是“鸡肋”,当士兵和杨修说了,杨修想了片刻就说,“大家快去收拾行装,不日将要启程回家了” 旁边的士兵不明白,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意思是吃了没什么味道,但是丢掉又可惜。

       后面杨修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杨修。

       所以杨修之死是一个很典型的过慧易夭的例子。

       放到当代,当然不致于被斩首,但是聪明的人用脑过度,疲劳过度死亡的不在少数。

       所以为人处事不能表现得太过于聪明,因为这样往往会已经触犯到了某些人的利益。

过慧易夭 情深不寿出自哪里

      出自《书剑恩仇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作家:金庸。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1955年连载于xianggang《新晚报》,1980年出版单行本。

      释义:一个人太聪明智慧便会对自己有损伤,过于沉迷和执着的感情不会持续长久,过于突出的人势必会受到屈辱。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这部小说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处女作,在整体上虽然不能算是金庸小说的上乘之作,但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奠定了金庸小说历史演义与江湖传奇的基调;塑造了诸如陈家洛、霍青桐、金笛秀才余鱼同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也是金庸武学精彩纷呈的开始,比如陈家洛的“百花错拳”、霍青桐的“三分剑法”,武功路数与人物个性相互映衬,是金庸武学武功个性化的起点。

      创作背景: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三十岁。《书剑恩仇录》的题材是采用他家乡海宁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使用调包计把自己的女儿换了陈阁老的儿子,后来这个儿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 

      在金庸的自述中,《书剑恩仇录》的创作缘起是当时xianggang《新晚报》的小说连载已完,急需一篇“武侠”小说顶上,在编辑派工友坐在家中等稿子的“压迫”下开始创作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剑恩仇录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是什么意思?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