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育运营-体育产业生态圈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在体育赛事运营领域,面对机遇与挑战,怎样更好地适应职场,并做好这份工作?

    行业十年从业者为大家归纳了十条军规,圈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文:不是老板的吴老板

    法则1: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把这条法则放在第一条我想绝大多数同仁都不会太有意见吧。在体育圈做的时间长了,有一句话时常被大家提起:体育人要有情怀。什么是情怀?是对体育的热爱,是对体育的执着,即便在困难时期,即便我们还不挣钱,但我们依然相信它会有美好的未来。

    除了情感层面,由于中国体育赛事运营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价值还不被大家认可,尤其是创新项目落地时伴随着的往往是质疑、观望和不信任。笔者当年在推高尔夫职业赛和大满贯时,市场上还没有类似产品,或类似产品以前的口碑非常不好,这时候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因为相信想让大家看见的信念,很难坚持到今天。

法则2:中国体育的事中国体育人做

    在此大趋势下怎样破局,我想引用一段华为任正非的发言描述类比一下:

    “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体育赛事运营在本行业中所处的困境和华为很类似。国外的商业模式我们复制过,国外的专家我们也求教过,资本也进入过,国家也支持着,就是还未产生价值。这种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的困境我认为只有中国体育人自己能解。

    所谓中国体育人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体育人”。中国的意思是由于我们的国家体制、文化差异、体育的发展阶段以及民众对于体育的认识水平都与商业体育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体育商业模型的引进落地相当困难,直接复制肯定不行,那么让外国专家适应中国文化的困难程度要比我们中国体育人学习外国经验的难度大得多。

    另一个含义是体育人。笔者认为:体育的问题只有体育人解决了才是体育的价值。鸡蛋从外面打破不是成为别人的食物,就是成为别人手里的武器,只有从内部打破才是新的生命,才是鸡蛋本身的价值。体育要想不成为资本手中的金融工具,不成为资源手中的形象招牌就只能自己破局。

    法则3: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老子《道德经》说:道法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相通的,要尊重的。

    规律1:春耕后要等秋收

    体育赛事是个无形资产,是需要积累的。也许由于前几年资本进入的多了,有很多的体育项目,体育公司追求短期收益,这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做法怎样能成。一年一收成的粮食非要春耕春收,不死也难啊。

    规律2:顺势而为

    体育目前的发展阶段不仅仅是由体育本身造成的,是社会各个层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大势。这种大趋势不是我们行业自身努力可以短时间转变的,因此应势而谋,因势利导,至关重要。

    法则4: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体育赛事是一个平台类的产品,通常至少有资源方、资本方、赛事所有者、赛事运营者、赛事参与者、赛事赞助商、媒体等几方面人协作。因此想要获得良性发展,需要团队作战,参与各方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相互认可对方的价值和地位,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工作。有了化学反应才能无往而不利。

    而这其中运转的核心就是赛事的运营者。运营者整合资源、协调各方的能力将直接影响着这个产品的发展速度和品质。这是一个对技术、经验、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要求都很高的角色,公司中能胜任这个角色的人才越多,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与此同时,在赛事中参与的资源方、资本方也有一个相互认可价值的磨合过程,项目中到底谁说的算?什么阶段,什么类型的问题,该怎样决策是考验每一个运营者的难题,解决好了它才能确保后院不会起火。

    法则5:知行合一,看得见坑和不掉坑是两回事

    知行合一,说起容易做起难。一个简单的生活常识:想得出来不一定说的出来,说的出来不一定写的出来,写的出来不一定做的出来。看得见坑和不掉进坑是两回事。这些年见过些理论知识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乱七八糟的同行。体育是个经验性的行业,实践性的学科,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突破。

    同时,作为一个踩坑十年的“过来人”分享点我的心得。想要不掉坑里或者少掉坑里的技巧是:做自己擅长的事,不要做追热点的事。俗语说隔行如隔山,体育偏偏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且项目各具特点的行业。这时候做自己擅长的项目和工作,不断钻研做精比追着热点做事情明智的多。

法则6:优先做大蛋糕,认清竞争对手

    这条法则对我们的项目所有者和公司的决策者尤为重要。体育赛事运营还在发展初期,体育赛事不同项目之间又相对独立,做拳击的和做网球的需要的知识和操作技巧有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展策略应首先以做大本项目蛋糕为己任。项目蛋糕大了,项目生存关也就过了。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公司决策者和项目所有者应认清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笔者认为首先不应是和我们在同一项目中的其他赛事公司。以业余网球赛事为例,由于项目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因此“蛋糕”还不大,这时候愿意做这个生意的公司应该相互帮衬、共同研究,尝试挖掘项目价值。一起把蛋糕做大再考虑怎样分配不迟。

    这个时候的竞争对手往小了说是体育赛事行业中的其他项目,比如足球,篮球,马拉松,这些项目分走了赞助商绝大部分的预算,怎样从他们手中把钱“抢”过来才是决策者该研究的。

    往大点说,整个体育行业的同仁们应该共同努力,发展各自项目,最终目标是将赞助商投给娱乐节目,综艺节目的预算转移一部分到体育行业中,完成了这个目标,国家给的那无论是4万亿还是2万亿的目标才能实现,体育才能迎来真正的辉煌时期。

    这时突然想起一句不知贴切不贴切的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法则7:项目运营者要有帅才

    项目运营者在实战中相当于三军统帅,各岗位的执行者就像领兵大将,资源和资本是手下的军队。《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场上统帅一个错误的策略就可能给军队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丢失阵地。

    因此,我们的项目运营负责人应时刻怀揣仁慈之心,要知道困难时期我们的军队来之不易,善待资本和资源,钱要花在刀刃上,做任何重大决定前三思而后行。同时项目运营者还应知人善任,选择、培养、使用合适的人才作为项目执行者。

    法则8:项目执行者要有敬畏之心

    执行者有了敬畏之心就会少些骄傲自大,少些刚愎自用,少些经验主义,多些小心谨慎,多些从善如流,多些实事求是,项目和企业的风险也就会降到最低。

    法则9:产品质量比推广技巧重要

    在生存层面,有实力的产品比丰富的营销技巧更重要。前几年风光无限的“皇太吉”煎饼为啥消失了?

    不是他们的技巧不够,是产品不行。体育赛事产品还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它所涉及的参与方太多,众口难调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是常态。这时候需要仔细的研究产品,一味的利用推广技巧营销产品只会造成名不符实的口碑,不是长久之计。

    但相对着说,一味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不使用任何创新的推广技巧也不是明智之举,至于怎样掌握这个度,时间、精力、资源怎样分配就只能就事论事个案分析了。 

    法则10:善败比常胜重要

    这条法则写在最后不是我认为它不重要,相反我认为它比这上面所有法则都重要。写在这里,是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篇文章时能优先记住这条。

    前一阵子热播的一部连续剧《大将军司马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心只想着赢的人,就真的能赢到最后吗? 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把这句话在本文快要结束的时候送给所有和我一样在体育圈战斗的同仁。

    我们在做事业,不是真的比赛,不要争一时之长短。追求每战必胜的心是对的,但战术上一定要留有余地。能看到体育行业辉煌盛世那一天的不一定是常胜将军而是到那时候还活着的将军。与各位共勉!

    能看到这里的各位,希望我的一些拙见能有助于您开拓思路,披荆斩棘,在体育的困难时期闯出一条生路。闯出生路的同仁们多了,这个行业也就发展了,离振兴也就不远了。

    本篇文章中,“创新”出现了很多遍。的确目前体育赛事运营行业从大趋势的顺应到小趋势的引领、从商业模型的探索到盈利模式的建立、从产品设计到推广手段都需要创新。而这个创新不是“砖家们”没事坐在一起开个论坛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有匠人精神,不焦虑心态的人踏踏实实的慢慢探索。

    本篇文章结束前送给各位朋友一句我非常喜欢的座右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怎样更方便的在众多账号中找到圈哥呢?按照下面操作,只需三步就可以啦!

    点击下面蓝色字,获取更多资讯

    体育产业,真的火过吗?

    2018,体育没凉

    2018,运动品牌沉浮录

    体育产业的未来机会在哪?这份普华永道年度报告给出方向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生态圈官网

文章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