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综合镜】秦朝的“车在同一轨道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很早以前,就对“车同轨”有些迷惑,现代的卡车、轿车、货车就没有“同轨”,古代的马车,牛车,又不是轨道列车,为什么要“同轨”?

    【过去的轮子,基本上是木制的】

    车同轨,最早见于《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所以,车同轨,并不是嬴政的发明,但是,作为一种制度的真正落实,应该说嬴政功不可没。

    360百科词条对“车同轨”是这样解释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嗯,衣赐履捻了捻胡子:说的很有道理!

    喝一口二锅头,就一颗花生米,摇头晃脑一阵子,突然想到,车在路上轧出了相距六尺的两条深深的车辙,这样,每辆车都在车辙上行进,又快又省轮子。不过呢,如果后面的车跑得快,想超车时怎么办?这个可是有难度了,万一前面的车夫闹肚子,钻路边野地里方便去了,那后面的车岂不是都堵在那里了?

    有了这个疑问之后,就得看看,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是“六尺”,这是谁说的?

    哦,原来还是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读如毛京,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物件,用来接引神祇)、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我们继续推敲哈:

    1.如果轮距是六尺,一尺约23厘米,六尺就是138厘米,古时的车轮在车厢两侧(如图),这就限制了车厢宽度,估计也就120厘米左右,总体感觉,有点窄。

    【轮距比车厢宽不少哩】

    2.前面说过,如果都在车辙里行驶,后车想超车时怎么办?这是个难题。另外,古代对来往车辆走哪条道,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并不是像现在一样都向右行驶,两个车在同一条车辙上面对面碰上了,怎么办?

    3.如果路面平坦,马可以跑得起来,如果路上是深深的车辙,那么,当马跑起来的时候,万一踩车辙里,岂不是要翻车?我们分析一下哈,车辙之间的距离是138厘米左右,一匹马拉车,行驶在两道车辙之间,马蹄应当不会陷到车辙里;两匹马拉车,对于训练有素的马,估计也能安全驾驶;不过,如果是三匹马、四匹马拉车呢?我敢说,如果马车能正常行驶二百米,而没有陷进车辙里互相打成一团,我把名字改成履赐衣!

    【四马并排】

    有人可能会说,四匹马可以分成前后两排,每排两匹马,咳!看看秦始皇的铜车马,人家可是四匹马并驾齐驱啊!因此,我们可以断言,车辙不会那么深,所谓的轧出车辙,轮子在沟里跑得更稳更快,是个伪问题。

    4.嬴政的车宽六尺,1.38米,而驰道中间皇帝的专行道宽三丈(见拙文《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6.9米,是不是宽得有点过分了?呵呵。

    以上几个问题,如果不能给出合理解释,车辙说就不能成立。

    下面,我们再看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想,恐怕“同”字,指的是一个标准体系,而不仅仅是只有一个指标,比如,书同文,指文字书写规范的同一,即文字统一于小篆,至于每个字怎么写,还是各写各的,不能全是一个字吧?行同伦,指大家要遵守同一个伦理规范,但男人有男人的要求,女人有女人的规范,父亲怎么做,儿子怎么做,君王怎么做,臣子怎么做,都有各自的规范,不是所有人遵守的都是同样的规范。因此,我个人大胆提出,车同轨,并非所有车轮距离都一样宽,而是车轮距离符合一个标准体系,比如,皇帝的车,车轮之间距离是多少,有规定;大臣的车,有标准;拉人的车,有标准;拉货的车,有标准,这些标准并不是以前没有,而是各国标准不同,秦统一后,想来是把秦的标准体系推广到了全国,这才是所谓的车同轨。

    车同轨的意义是什么?

    车同轨代表的是一个标准体系,轮距相同的车,其各种零件可能也是标准化的,有利于车辆维修,不管车在哪里坏了,只要拖到了“4S店”,一说我的轮距是多宽,哪个零件坏了,修车师傅马上就知道给你换什么件儿,啪啪几下,修好走人,呵呵。

    那路面上会不会出现车辙?

    估计会有,毕竟那时的路不是混凝土的,即使是高质量的“驰道”,也是土质的路,路面夯得再实,车走的多了,恐怕总会轧出车辙来。这问题怎么解决?我想,在驰道上,每隔十里二十里,应该都设有路况维护工,出现了较深的、影响车辆通行的车辙,立即就会有人进行修补维护。特别是秦时工匠的责任心比较强(不强不行,出了问题可能要杀头),筑路时用金属重物把路面夯实,且那时的车并不很普及,想要轻易压出车辙,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要轧出这辙来,恐怕得需要百把年吧】

    那么,这样的车辙是怎么压出来的?我想,这些地方多为关隘,运输的货物非常沉重,通过的时候,山路很窄,各种货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是同一条道,经年累月,压出了车辙,这是可以理解的。

    轮距六尺究竟什么意思?

    上面说了,嬴政全面接受了阴阳家邹衍的五德之说,数字里以六为单位,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注意,“舆六尺”,是指车厢六尺,车轮在车厢的两侧,轮距恐怕就得七到八尺了。再看哈,“乘(读如剩)六马”,意思是拉车需要六匹马,我了个去!谁家敢用六匹马拉车?除了始皇帝本人外,其他人如果敢用六匹马拉车,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

    如此看来,舆六尺、乘六马应指的是嬴政自己的车,而非天下所有的车。因此,那些认为秦时所有车辆的轮距都是六尺的看法,显然错得无可辩驳,呵呵。但秦陵铜车马是四匹,与六马不符,应该另有原因。

    战国时代,告一段落

    历时近三个月,大家陪着我把通鉴关于战国的部分读了一遍,本篇为战国部分的最后一篇。我们讲到此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战国的内容就研究完了,我们不明所以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为什么中国能够统一,而欧洲面积跟我们差不多,却小国林立;比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秦国历七王、一百多年,能够始终如一走并吞天下之路,没有停步,而六国,特别是赵国,也有明主良将,实力几乎可与秦国相比,却因为种种原因,终于为秦所灭?比如,鬼谷子究竟是什么人,教出的徒弟个个都牛逼?苏秦张仪,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什么对当时各国情况了如指掌?每个国家的军队数目,用的什么兵器,各国的山川地貌,风土民情,这些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要知道,彼时不但没有互联网,连纸都没有啊!比如,战国时究竟有没有马镫?骑兵的作战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等……这些问题,每一个,恐怕都要下苦功去研究。

    即将年关,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各种节日活动少不了,一周五更,恐难做到,索性暂告段落,春节之后,我们进入楚汉争霸的年代。

    谢谢大家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的支持!只要你们不烦,我就会陪着大家一直读下去,呵呵。

    【图片来自网络】

    【读通鉴】秦始皇的驰道、直道、甬道、复道、阁道,都是什么道?

    【读通鉴】长平古战场实地勘察记——对白起包围赵括40万大军的另一种猜想

    【读通鉴】七问长平之战

    【读通鉴】终于到了疑云重重的长平之战了(本期提问,下期探讨)

    【短篇小说】鬼故事

    【杂感随谈】难忘军校食堂

    【杂感随谈】军校生出学校大门攻略(外一篇:军校男女生同宿小故事)

    【杂感随谈】军校夜谭

文章来源:衣赐履和金大妞,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