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守护好“国宝”,海南这波操作很秀!

海南资讯

   多彩雨林逐绿前行

   ——写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之际

   度过了700多个日夜,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

   时光回溯,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自此开启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新篇章。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在管理体制机制、生态保护修复、科技支撑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动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全力守护好地球家园的自然瑰宝,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海南资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这里也是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 方山摄

01

   打造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本

   琼岛腹地,林海莽莽,4269平方公里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一轮又一轮生命律动永无休止。

   4367种高等植物、651种野生脊椎动物,它们种群纷繁、生而不同,在这片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里,交织出惊奇万状的生态乐章。

   “海南热带雨林是岛屿型热带雨林的代表、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面对自然瑰宝,该怎样全力保护?

   近年来,海南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定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6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模式,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本”。

   以体制为基石,我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创新建立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创新国家公园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制定实施国家公园各类制度、办法、规范等10余项,不断推动国家公园管理迈入法治化轨道。

   以科技为支撑,我省创新设立国际智库合作平台,建立保护研究长效机制,形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等一批研究成果,以科技助力国家公园健康有序发展……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无论是体制试点还是正式设立阶段,一步步完善体制机制,一次次革新理念、创新探索,持续将国家公园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02

   为世界贡献海南智慧

   在猴猕岭雨林及白沙邦溪、东方大田,“守鹿人”通过种植牧草等改善海南坡鹿生境举措,以及开展坡鹿种群健康状况研究、迁地保护栖息地选择等,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和谐景象重现琼岛;

   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如今数量增至6群37只的海南长臂猿。其相关保护经验更被汇集成《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在2021年9月于法国马赛召开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

海南资讯

   海南长臂猿。方山摄

   “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小猿组副主席、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苏珊?切妮博士认为。

   这一被称为“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的保护经验,被诸多国际专家认为,对全球其他长臂猿乃至灵长类保护具有借鉴意义,对长臂猿栖息地热带雨林的保护管理具有参考作用,对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要求下的生态系统和保护地重构具有启示意义。

   雨林“万物生”,是生态保护成效的最佳注脚。

   近年来,我省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持续增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确定管理边界,将空间让给雨林的诺言正在逐步兑现,持续加强海南长臂猿等重点物种保护,构建智慧化生态管护新模式。

03

   演绎和谐共生的海南故事

搬出大山后,日子过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两层小楼、拎包入住,还分到新的林地……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新高峰村村民符永清和乡亲,越来越适应搬家后的日子。两年多前,包括符永清在内多户新高峰村村民,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白沙高峰村生态搬迁安置点的首批乔迁村民,搬出大山,开启崭新生活。

   一边是人类活动的逐步退场,一边是海南长臂猿家族等雨林生物愈发宽敞的栖息空间,一退一进之间,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持续增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的同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统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在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上持续探索。

   “村里出了名,游客们多了,茶叶也好卖了。”王柏和生活在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这里的乡亲自称“公园人”。如今,“茶叶饭”“旅游饭”“生态价”这些新词汇日渐融入他们的生活。

   当生态与生活相遇,绿水青山该怎么“变现”?“山水经”怎样转换成“幸福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探索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作答:开展GEP核算工作;谋划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规划建设,推进“园内园外”“山上山下”协同发展;探索建立“两山”理论实践基地,一个个美丽乡村、文旅康养等产业崭露头角。

   游客们的慕名而至、乡亲们的笑脸,是绿水青山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动印证。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海南充分利用好身边“四库”,在守护好“国宝”的同时,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共荣。

   700多个日夜,海南不断推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愈加珍惜这片雨林秘境,也愈加清晰地望见未来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位于海南岛中部

   区划总面积4269平方千米

   涉及五指山、琼中、白沙、东方、

陵水、昌江、乐东、保亭、万宁9市县

   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2.1%

   占所在9市县陆域面积的25.4%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有

   高等植物289科1368属4367种

海南热带雨林公园有野生脊椎动物651种

   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

   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分布地

   目前该物种仅存6群37只

   通过一个H5

   看海南怎样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样板

↓↓↓

   新闻多一点

   海南全力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全力打造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板” 

   雨林深处,一座国家公园该怎样建?答案在于要发挥自然禀赋优势,更要靠科学“蓝图”和务实举措。

   从2017年谋划建设,到2021年跻身首批5个国家公园行列,再到如今稳扎稳打的不断建设实践,海南全力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模式,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板”。

当方向明晰,前进的步伐便更加坚定有力。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自建设以来,我省以实践不断探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以系列突破性进展,切实守护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宝”,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自然财富。

海南资讯

   2023年9月28日海南日报A09版版面图

   01

   破立并举

   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国家公园是地球家园的自然瑰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对我国而言,国家公园是新事物,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既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也是对原有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升级与完善。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是这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核心与根本。

海南资讯

   波蚬蝶。方山摄

   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2个先导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6项标志性工程之首,在“破与立”中不断探路向前。

   怎样破立并举?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国家公园规范高效管理。“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建立国家公园‘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常态化沟通解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我省成立海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林业局与国家林草局广州专员办建立国家公园沟通协作工作机制,与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建立“局院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局省联动、部门联动、局院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握指成拳,凝聚起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的强大合力。

   而在推进建设这项系统性工程的过程中,海南更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破与立”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创新建立扁平化管理体制——在省林业局加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整合原有20个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设立7个分局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二级管理机构,建立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建立社区协调管理机制——省级层面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协调省级委员会,由7个管理分局牵头成立9个区域性社区协调委员会,共同协调解决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问题。

   创新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由森林公安继续承担国家公园区域内的涉林执法工作,实行省公安厅和省林业局双重管理。其他行政执法工作实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并设立国家公园执法大队,派驻到国家公园各分局,统一负责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制度体系——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办法和规范,推动国家公园逐步迈向法治化、规范化管理。

   “在首批10个试点的国家公园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试点最晚,能够实现后发先至,成绩来之不易。”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02

   进退有序

   生态系统的顶级保护

   登记单元名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所有权人:全民;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自然资源部;登记单元总面积:42.685389万公顷……

   翻开这本特殊的“户口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家底”及所有者、管理者、责任归属,一目了然。

   这片42万多公顷的土地,是充满生命力的地方,也是秘密最多的地方。随着国家公园建设顺利推进,这片雨林的生态功能明显增强,生态系统变化也带来诸多惊喜。

   物种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最显性指标。

海南资讯

   霸王岭睑虎(幼体)。方山摄

   翻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草木鸟兽图”,会看到这里生长着高等植物4367种,野生脊椎动物651种。

   令人欣喜的是,园区内物种近年来在不断“上新”。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至少已发现新物种54种。而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猿口”数量目前已增至6群37只。

   “近年来,海南长臂猿种群实现稳步增长给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带来惊喜,我们将这一保护经验称为‘中国智慧、海南经验、霸王岭模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评价。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为增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贡献智慧。

   持续抓好规划编制和重点工作落实、确定管理边界、稳妥处理矛盾冲突,持续加强海南长臂猿等珍稀动植物保护、构建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一项项举措,进退有序,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提供强有力的顶级保护。

   “我们率先在5个国家公园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登簿,并启动实施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工作,进一步划清管护边界。”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外我省还出台文件,明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市县地方政府权责划分,推进规范高效管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进退有序体现在保护的方方面面。

   监测监管上,开始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建设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并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吊罗山片区架设起“电子围栏”,构建起24小时的在线监管。

   如今,透过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的显示大屏,就能远程观看海南长臂猿在树木上跳跃、拖着大尾巴的松鼠警惕匆忙……高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国家公园智慧管理水平,构建起严格系统的生态管护新模式。

   有进亦有退,伴随着小水电站整治工作开展,需退出的9座小水电站已全部完成退出,需整改的22座小水电站中21座已完成整改;制定人工林处置方案,完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约3万亩人工林处置工作,将空间让给雨林的诺言正在逐步兑现。

   此外,我省通过创新运用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模式,470户生活在核心保护区的百姓逐步“退出”大山,完成生态搬迁,在“腾挪”出更多雨林生态空间的同时,也给出启示: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

   03

   共建共享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去年10月24日是第八个国际长臂猿日,全球长臂猿联盟在海口宣布成立;今年7月,全球长臂猿联盟(GGN)第一次合作伙伴大会在海口举行,我们因为海南长臂猿多次相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小猿组副主席、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苏珊?切妮回忆说。

   海南长臂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开国际合作新的“携行之路”。这是海南全力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缩影。

   在国家公园建设之路上,每滴水珠,都将汇聚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潮。

海南资讯

   热带雨林中的老茎生花现象。(省林业局供图)

   我省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创新设立国际智库合作平台;成功申报海南国家公园保护与发展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公园周边学校成立10个自然教育学校;开启持续5年的“雨林与您”体验活动……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国家公园保护修复管理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新模式正在形成。

   国家公园,共建共享。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行至吊罗山景区,一路上会发现不少挂着外地车牌的车辆。远道而来的游客朱清雯说:“到热带雨林中徒步,有别样的快乐。”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海南充分利用好身边“四库”,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中,在守护好“国宝”的同时,不断放大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积极培育康养产业新热点;引进“云享自然”等专业团队,探索在吊罗山、霸王岭、五指山、尖峰岭等分局设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然教育项目,为开展特许经营积累经验;印发系列文件,指导、引领国家公园及周边生态产品开发……“园内园外”“山上山下”的协同发展,不断落地践行。

   绿水青山中的“生态优势”,正在变成一笔清晰可见的“经济优势”。

   早在2021年9月,作为率先开展GEP核算的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正式发布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2045.13亿元。目前,经过3年连续探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能够呈现海南热带雨林资源特色的核实方法和指标体系,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量化标尺。

   以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我省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着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五指山毛纳村、昌江王下乡,依托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做足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三篇文章,探索建立“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去年,毛纳村旅游收入达597.59万元,王下乡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曾经依山而居的百姓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靠山吃山”有了新的演绎方式,将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

   这种好,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美好,还有生态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面向未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定下新目标——

   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推动社区协调发展;加强综合监测监管;培育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国家公园理念……

   “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国家公园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为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名片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岛屿型热带雨林的代表、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

   (专题)

   觉得内容好看

   点个和↓↓

文章来源:海南日报,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