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了望》周刊|深圳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蝶变

广东

近日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了题为《瞭望丨深圳光明科学城科创蝶变》的报道

    目前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如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集聚4900名高层次人才、超8.6万名在校师生,入驻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超500家。

广东

    深圳光明科学城启动区(2023年4月17日摄)梁旭摄

    今年4月底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举行

    世界目光再聚深圳

    这是继西丽湖论坛后

    深圳又一个重量级国际性论坛

    科学大咖云集,前沿领域迭出

    从西丽湖畔到茅洲河岸

    “南西丽北光明”科创格局

    在南海之滨骤然成型

    五年打造深圳“新硅谷”雏形

    在深圳市光明区东北部,有一片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被誉为深圳“新硅谷”。

20年前,这里是以农牧业闻名全国的农场。

    光明区是深圳西北“大门”,在特区建立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遍布的是奶牛场、养猪场、养鸽场、糖厂等,它的别称是“光明农场”。2018年,光明区挂牌成立,被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全新定位,各项建设工作随即如火如荼展开。

    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光明区集中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光明科学城。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广东

    22天完成科学城启动区1.8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25天完成光明中心区楼村片区2.3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签约……

    “光明科学城先行启动区的土地整备项目是近年来深圳市土地整备单体量最大的一个土地整备项目。”光明区发改局副局长张冬冬说。

    5年来,昔日的“养牛场”悄然蝶变。目前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有两个重要命题,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城市’。”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科学”的基因融入城市血液,科学元素、资源要素在光明集聚,科学技术、科技产品将随处可及、可感、可见。光明科学城要发展好,就需要集聚各方人才,为其建好配套、做好服务。

广东

    像磁铁一样汇聚全球高端科研资源

    今年4月27日,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大国重器”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

    这两项设施均由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幅提升了科研的效率和质量。”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刘陈立说,以合成生物研究为例,如果把过去的研究模式比作劳动密集型的人工作业,现在的研究就是智能化的“生命铸造工厂”。

    聚焦全球高端科研资源,光明科学城正跃跃欲试。一方面,除了入驻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外,鹏城云脑三期正开展初步设计,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工程稳步推进,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获可研批复;另一方面,深圳医学科学院挂牌成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成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等16个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正加速筹办……

广东

    全球人才也如约而至。2022年2月,从事新药研发的沈卫军从海外回国,全职加入深圳湾实验室担任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深圳湾实验室有近100个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基础科研项目,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源头活水。”他说。

    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已聚集1300多名各层次人才,尤其是稀缺的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

广东

    优质科研资源吸引的不仅是人才,还有高质量产业。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的一种医用活性材料,能够像胶水一样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这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钟超的科研成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生物科技企业创始人。

    工作日,钟超都会来到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7楼的实验室,除了做科研、带学生,每周一三五的下午,他还会抽出两个小时去位于5楼的公司,把关技术方向,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楼上是实验室,楼下是企业——有个更前卫的名字叫“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正从机制上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沿途下蛋’是光明科学城的另一个特色,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关的合成生物与脑科学是重点聚集的两个产业。”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王立平说。

    目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累计组织11批次、超过300家合成生物企业遴选,通过遴选企业99家。重点布局9大赛道,入驻企业融资总额13.6亿元,估值109.4亿元。

广东

    “两翼齐飞”致力科技自立自强

    南西丽北光明,深圳正呈现自主创新的“两翼齐飞”新态势。

    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西丽湖,又称西丽水库。从2002年开始,深圳在西丽湖周边布局了大学城,清华、北大、南科大等高校,以及鹏城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如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集聚4900名高层次人才、超8.6万名在校师生,入驻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超500家。

    在2022年下半年举行的2022西丽湖论坛上,深圳零一学院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说,这是深圳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创新需求,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又一重要举措。

    零一学院前身是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学院以“高中本科”的高天赋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建立中学联盟、大学联盟、企业联盟等方式,探索“一流大学一流中学一流企业”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新机制。

    光明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学科领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以鹏城实验室为总牵引,打造大学城、石壁龙、燕清溪、白石岭、留仙洞、小镇六大创新集群,推进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构建大湾区动力源新型空间载体。

    “从前海到河套,从光明科学城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近年来深港之间布局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说:“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策源地’的作用,对于突破科学前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同,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

广东

如今

    在大湾区的“纵坐标”上

    南西丽北光明

一条南北向的“创新轴”正徐徐铺开

    孕育湾区强劲的创新动能

    ---人才深圳---

    微信号:szrcgz

广东

文章来源:人才深圳,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