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克武简历」农村光影世界的守望者——凤翔县农村电影放映员李沧甫

原标题:农村光影世界的守望者——凤翔县农村电影放映员李沧甫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乡村光影世界的守望者——记凤翔县农村电影放映员李仓福

  初识李仓福是在一个月前,那天宝鸡电视台记者来凤翔采访红色电影展馆。作为老放映员代表,李仓福接受了采访。

  花白整齐的寸发,干净简洁的着装,40年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经历,言语间涌动的对往昔岁月的深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12月25日,笔者和凤翔县雍城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经理寸军利、放管股长张丽丽,原姚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姚麦让相约,走进李仓福家,听他讲述电影人生,还原银幕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和电影打了40年交道”

  1974年,凤翔县姚家沟人民公社成立电影放映队,初中毕业的李仓福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彼时他是个18岁的毛头小伙子。

  “放映队也就两个人,要负责7个村,40个队的放映任务,当时姚家沟公社比现在人多,有13000多人。”40年过去了,对于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况,李仓福仍然清晰记得。

  县电影管理站派了一名师傅“带”了他们半年,在这期间,李仓福学会了放映机操作、保养、接片、电工技术,同事赵克武学会了发电技术。为了保证不误事,他们两个闲暇之余互相教授技术,慢慢的都成了“全把式”。就这样,两个年轻人承担起了为全公社群众放电影的重任,常年奔波在姚家沟的沟沟峁峁。

  “那时候一年要放200多场电影,只要天不下雨,几乎每晚都有放映任务。”李仓福很多时候转辗住在村里,最长的一回,三个月没回家,他父亲翻山越岭,最后在太白庙落石村找到了他。老人看到儿子黑了、瘦了,抱着他哭了一场,要带他回家,李仓福拒绝了。“我就会这技术,回去能干啥?”年轻人总有一股犟劲。

  “我和老李他父亲同期当的村干部,彼此很熟悉。当年我俩也说过,不是老李不孝道,而是当时老李已经从内心喜欢上放电影这个职业。”姚麦让说。

  从起初的新奇到随后的枯燥,六年后同事赵克武退出了。因为老在山区打转转,工作辛苦,对象难找,看不到前途,赵克武回甘肃老家奔丧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但李仓福坚持了下来。为什么?他如是说,“山区没电,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特别喜欢看电影。放映队就剩我一个人,我再走了,谁放电影?靠谁?况且我也是山里娃,为我的父老乡亲服务我觉得是应该的。”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当时村里演电影,队上会提前派牛车到上一个村里拉放映机。放映员很受大家欢迎!”姚麦让当年多次派人派车接过李仓福。

  可以看出支撑李仓福继续干下去的除了情怀,还有内心的这份荣耀、乡亲们的笑脸。

  随着时间推移,电影愈来愈成为李仓福人生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他承包了镇放映队,一个人一干就是12年;1994年他拿出多年积攒的2600元,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台二手放映机;再后来,随着山区通电,电视机走进农家门,电影市场逐渐萎缩,他依然没从这个行当退出来。

  “当时放电影次数少了,收入不足以养家,他就白天在红化厂打工,晚上加班给有需求的人家放电影。”姚麦让说。

  在李仓福的心里,他从来没有因为收入的高低,把放电影这个事彻底放下。没事干的时候,他总要把心爱的电影放映机搬出来,左瞧瞧,右看看,擦擦灰尘,紧紧螺丝,他心里总是期盼,有人来找他放电影。他说,“以后如果还出胶片电影,我还能放,没人看,我自己给自己演。”

  然而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2009年,随着数字电影的推行,老李彻底闲了下来,电影公司不再发行胶片拷贝,再也没人来找他放电影,老李一度心情苦闷。

  2010年,县电影公司一纸通知,让李仓福重燃新的希望。经过培训、考试,老李又重新干回老本行,只不过这一次他的电影机派不上用场了,他成了一名数字电影放映员,这一切都让他兴奋不已。

  “老李因为熟悉情况,在分片时,他主动要求分到姚家沟镇,加上原来五曲湾的几个村,他一共负责12个村,一年要放映144场电影。”张丽丽说。为了完成好新的任务,李仓福买了一台三轮摩托车,又一次信心满满地奔波在熟悉的山路上。

  2013年,李仓福年满56周岁,光荣退出放映员行列。他和电影打了40年交道,从8.75mm胶片机到第二代数字电影放映机,从肩挑背抗到开上汽车放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要把电影放完”

  在李仓福40年放映员生涯中,他吃过很多苦,也有过很多高光时刻。

  1989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各大城市热播,影片传到姚家沟山里的时候已经是深秋时节。

  “当时由于拷贝少,排不上队,群众非常期盼,有人说只要能看上电影,我愿意等到天明。”李仓福眉飞色舞地描述当年的情景。

  终于等到了片源,当晚安排亢家河村二组、六组、涧渠村三个地方轮播。“这个不算串片,当时这部影片是允许的。”正直守规的老李时刻不忘强调工作纪律。

  山里群众住的分散,为了让更多人完整地看上电影,李仓福把第一场开演时间压到晚上八点。十点钟结束后,他急匆匆奔赴2.5公里外的亢家河村六组演第二场。

  最后一场安排在12.5公里外的涧渠村。为了配合好这次轮播,村里专门借了一部电影放映机,组织群众早早就在场地等候。当时正直子夜,离开亢家河村六组,李仓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摸黑前往。

  从亢家河村六组到涧渠村要路过一个叫石沟的地方,林密沟深。“狼嚎、豹子吼、猫头鹰的桀桀叫声怪瘆人。当时急着哩,没功夫害怕,再说在山里常年跑,这些也都习惯了。可是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前面有个白影在随风晃荡。把我吓坏了,头发忽的立起来了,后背流冷汗,莫非真有鬼!”说到这个情节,至今李仓福仍觉害怕。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我赶紧停下自行车,在路边拾了个石头,折了个木棍,蹲下来静了静神。进还是退?往前走有危险怎样办?一时间我就想的多了。退回去简单,可是涧渠村乡亲们已在秋风中等了好几个小时,大家望眼欲穿。何去何从?”

  时间不等人,李仓福最后决定闯过去,死活不管。他骑上自行车,虽然腿有些哆嗦,但一通狂蹬,从“鬼门关”闯了过去。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涧渠村时,等候多时的群众给了他雷鸣般的掌声和海啸般的欢呼声,老李顾不得缓口气就开演,等到结束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全湿了。

  “可是我觉得值了,有人给我说,他愿意等到天亮。”群众的认可和赞许给了李仓福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他说,“只要老百姓喜欢看,我就给他们放电影。只要有一个人看,我就要把电影放完。”

  当笔者问起那个白影真是鬼吗?李仓福哈哈大笑,他说,“这世上哪里有鬼,只不过当时心里害怕而已。”第二天返程时,他专门去看了一下,原来是几株盛开的野棉花。

  李仓福“历险”不止一回。有一次演完电影,因为要赶第二天一大早去凤翔县城的头班车,他便连夜担着四部影片的拷贝,往十八岭赶。

  “也是心里急,那几天跑乏了,脚下一拌蒜,人就溜到沟里去了。”身上多处刮擦伤,但好在电影胶片没有受损。唯一糟糕的是把胶片铁箱上的把手摔坏了,没法提,也没法担。四部影片16个胶片盘,不好抱。老李只好把自己皮带抽下来系在扁担上,这才凑合担了起来。

  李仓福的敬业为他赢得老百姓的好评,同时也赢得组织的肯定。从柜子抽屉里他拿出了一沓荣誉证书,最为光彩的是:1987年8月,被农业部、林业部、广播电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为“农村科教电影汇影月”活动先进个人。

  “一个基层放映员得到国家六部委的表彰奖励,不多见,很难得!老李确实很有才华,他当年自己还编了好多快板,宣传科普知识。”寸军利感叹道。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乡亲们的事写在本上,记在心里”

  李仓福是个细心人,他有一个笔记本,记录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惜在搬家过程中弄丢了。

  他每放一场电影都会记下时间、地点、事由、片名。他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方便服务群众。

  方便服务群众?面对大家的不解,李仓福说出了原委。

  农村群众一般村里过庙会、家里“过事”才放电影。李仓福经常会翻看记录,对于特殊的时间节点,总是很留意。他知道这个时间可能会有人来找他放电影。“那几天我哪都不去,方便大家联系放映业务。”

  李仓福不仅用心,而且用他的聪明才智为群众服务。

  有一次在一个村里放电影,大家嫌发电机太吵,就把它挪到塄坎边上,结果地里不平,发电机在震动中掉下了塄坎,把油箱摔坏了。那时候山里没电,放电影全靠发电。发电机没法工作,这电影也就演不成了。

  “大多数人能理解,可是也有一部分小年轻瞎起哄。我就想,一定要想办法让群众把电影看完。”李仓福当时很为难。“我点了一根烟,在塄坎边走了几个来回,用手电一照,忽然发现了一个塑料吊针瓶瓶,顿时‘计’上心来。”老李找来一根木棍插在地上,把吊针瓶挂起来代替油箱,发电机又重新动了起来,群众一片欢呼。有人说“老李这人能滴很,为了我们看电影,给发电机都挂吊针哩。”

  “因为学过电工,老李还会修电、走线路……给姚家沟村上好多人都帮过忙。”姚麦让说。

赵克武简历

赵克武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忙了大家的事,自己的事耽搁了不少。

  公社“八大员”后来都转了正,但电影放映员没有转。老李也想另找个能转正的事。“当时有文化的人,找个工作不难。信用社等好些好单位都要人哩,可是我父亲说,行行出状元,你安心工作。我听了父亲的话就坚持了下来。”老李到退休都没有转正,可是他不后悔,他说咱就是干活的命,只要群众喜欢。不仅自己,后来他媳妇也因为要照顾孩子辞职了,失去了民办教师转正的机会。

  烦心的事不止转正一件。

  刚开始当放映员,每个月28个劳动日工分,10元差费,着实让李仓福全家高兴了一阵子,后来自己经营情况也还可以,可是再后来电影不景气,收入就少了许多。“我媳妇意见很大。说没机会转正,挣不来钱,人还忙的不着家。后来孩子也大了,家里负担轻了,看我确实喜欢放电影这事,也就不再说啥了。”

  不仅自己,儿女也跟着受累。

  “女儿出生的当晚,我在村里放电影。是公社同事帮忙叫的卫生院医生,等我第二天得到消息回来娃都生了,咱这爸当滴……”说起这件事,李仓福眼圈发红。因为他常年不在家,娃们自小要帮妈妈干很多活,老李总觉得对不起孩子。

  可是不着家就是不着家。年过花甲的李仓福现在依然奔波在外。

  采访快结束时,李仓福才说他是岐山人。现在家里人都在岐山,就他一个人租住在姚家沟村。

  “老李熟悉姚家沟,在这边干点装电、装修的活,没事的时候才回岐山。”几十年了,李麦让早就熟悉这位老伙计的脾气。

  自从当了电影放映员,自从因为放电影在姚家沟的大山里转悠,李仓福这个外县人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人也喜欢他。姚家沟是个山区小镇,可是老李却一往情深。

  “我们现在每年都慰问看望老李,只要一说到电影,老李依然很热心!”寸军利说。

  老一辈放映人的精神薪火相传。

  近年来,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凤翔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电影城乡全覆盖工程,县财政每年拨付专项经费作为保障。县电影公司精心组织开展电影进社区、进广场、进工地、进部队、进敬老院活动。寸军利、张丽丽等凤翔电影人不辞辛苦,12支电影放映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基层,年均免费放映公益电影3700余场次,为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是凤翔电影人最有获得感的年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