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咋应对?河南这样干→

河南资讯

   主 题:

   大学生就业难!咋应对?

   主持人: 

   晨阳 

   嘉 宾:

王新生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二级调研员李从国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大学生就业难,今年怎样破解?河南的促就业都有哪些“实惠礼包”……《对话民生》9月5日对话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二级调研员王新生、河南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李从国。一起来看↓↓↓

   主持人:

   从节目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毕业生人数就可以看出,今年的就业压力不小,王处长,今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了什么特点?

   王新生:

   主持人:

   刚才提到:今年在以往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服务毕业生就业、鼓励企业吸纳人才,您能具体说说么?

   王新生:

   今年采取的措施很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位积极推进。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专门召开会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出台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90条”和《2023年河南省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若干政策措施》“13条”等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保障。省教育厅党组也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厅50项重点工作计划,抽调骨干成立厅内工作专班,专职、专责,形成合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深挖岗位资源。一方面,推动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继续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按照毕业生升学求职意愿的优先程序,进一步优化调整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招录以及专升本考录时间,增加常规项目的招录人数,增设新的招录项目。今年,各类政策性岗位计划招录22.74万人,其中“特岗教师”招录在国家计划基础上增加4800人,省委组织部新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选调生项目,省卫健委“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招募规模较上年同期提高25%。

   另一方面,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岗位。主动联合省发改委、工信厅等有关部门,推动全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与高校人才供需对接。推动全省156所高校深入实施“16”毕业生就业工程,即开展“百万岗位护航计划”和访企拓岗促就业、政校企供需对接、基层就业筑基、政策岗位推进、特殊群体关爱、百日冲刺等6大专项行动,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充分发挥“省级市场—区域类行业类分市场—校园招聘市场”三级就业市场作用,全天候不间断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去年秋季以来,全省高校共访企2.45万家,新开拓岗位37.08万个。

   三是用心用情做服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河南省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实施方案》等,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帮扶电子台账,实现就业帮扶过程动态化管理。联合省残联、妇联等部门,实施“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等系列暖心送岗活动,分类别举办残疾、女大学生、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招聘活动;开展“宏志助航计划”专项培训,帮助困难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力。指导全省各高校建立全员参与的校内帮扶机制,深入落实“3个3”工作要求,对未就业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制定“一人一策”举措,帮助困难群体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截止目前,重点群体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4个百分点。

   主持人:

   政府层面一系列优惠措施陆续出台,不断推动了就业工作的进展。我们再来看看就业的主体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观有什么变化呢?在视频平台上,我看到过一种新职业:全职子女,给爸妈打工,过去叫啃老,父母会嫌弃,但是现在双方似乎都觉得挺好。李主任,您接触学生比较多,这种现象真的存在么?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李从国:

   您讲到的这种现象确实客观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因为各种客观的或主观的原因,存在求职择业困难,进而出现了依赖父母延缓就业的情况。

   主持人:

   为什么会产生慢就业现象?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有什么要求和顾虑呢?

   李从国:

   对于这种现象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上讲,影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受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的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比如,因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有脱节;再比如,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较弱,对就业岗位适应性不强等。

   从主观上看,现在大学生的求职择业,双向选择就像年轻人对待恋爱结婚问题一样,“双向奔赴”似乎出了些问题。比如说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清晰;愿望不强烈,态度不积极;期待值更高,条件更苛刻;签约不主动,观望很明显,等。

   就业问题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学生和家长的四种心态,一是观望心态,求职择业不积极、不主动,所以出现了缓就业、慢就业,甚至不就业情况;二是等靠心态,对政策利好有更高期待,延缓了就业;三是求稳心态,越是经济发展的形势不明朗,学生和家长更希望能够进入到体制内,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所以考研、考公、考教、考编就成为学生的选择。四是高位心态,脱离实际的过高的就业期望,对精英岗位追求,增加了就业岗位搜寻难度。

   现在一些大学生找工作首选进入体制,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所以考研、考公、考教、考编就成为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有些学生在这条路上要反复跋涉,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以及其他代价。也有一些毕业生希望进入国企或者其他头部企业,寻找一些精英岗位,寻求相对较高的收入。这些选择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体制内的位置以及精英岗位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如愿。这个时候就需要完善对社会现实和自我能力的评估,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直面现实和自我,理性对待求职择业问题。

   主持人:

   应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河南大学做了哪些工作促进学生就业?

   李从国:

   根据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我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力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就业水平。

   我校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高校之一。就业教育课程规范,纳入必修学分,采用自编教材,年开设教学班150余个。就业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坚持“就业育人”工作导向,不断探索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新路径,落实落细就业指导服务,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我们主要做法包括:

   (一)“三观导入”进行课程建设

   学校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逐步形成“123X”的特色课程体系。2021年我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入选省级就业金课。课程建设以就业育人为目标,以“三观导入”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课程思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生涯决策。2022年修订出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教材,共4本,包括课程教学用书、课程思政读本、学习辅助读本和大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教学反馈效果良好。

   (二)“四维建基”推动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校以“构建中国‘本土化’职业发展教育理论框架和课程体系”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构建“FEAP”模式(四维建基模式)生涯教育教学体系,锁定“国家要我能怎么?学习让我能怎么?社会需我能怎么?环境带我能怎么?”四个维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教学改革强化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课程思政,二是增加实践教学。2021年我校代表河南省参加“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事”,荣获二等奖。

   (三)“一人一策”开展指导服务

   2022年,依托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成果,“河南大学就业创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室”被评为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立项项目,目前在二级学院已挂牌成立了8个咨询室,计划到2025年全校学院就业指导室、咨询室达到30个,实现就业指导服务全覆盖。建设校级工作室与学院咨询室相结合的“双阵地”,形成专门的师资队伍,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按照“一生一策”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与此同时,全面落实辅导员“三三制工作法”。实施毕业生“六项就业支持计划”,发布《就业工作“一站式”任务清单》,加快建设“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等。

   (四)“宏志助航”实施困难帮扶

   我校是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基地之一。按照上级要求,通过“送教上门”方式开展培训,三年完成2200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培训通过小组活动、案例研讨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探索职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与信心。建立就业岗位共享机制,联动参训高校,围绕学员就业需求,推出“宏志助航计划专场招聘会”、“宏志助航计划双选活动周”等活动,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5万余条,开展宏志助航计划空中专场招聘会12场,为参训学生精准推送优质岗位7000余个,助推困难学生就业。确保困难学生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平均水平。

(五)“顶天、立地”体现育人实效

   我校作为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可以“顶天”和“立地”的。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教育成效显著。统计结果显示,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五百强企业、央企等重要领域和重点部门工作的毕业生有4100多人;到基层和西部就业,参加特岗教师计划、援疆援藏等共计有4700余人。“铁塔牌”毕业生誉满天下。比如,2020届毕业生娄佳慧入选国家女足队员,夺得亚洲杯冠军,铿锵玫瑰,绽放赛场。现担任河南建业女足队长兼主教练等。

   主持人:

   王处长,9月份进入2024届毕业生秋招季,我们策划了哪些活动促就业?

   王新生:

   9月份各高校都要陆续开学,又要进入新一年的“就业季”。我们也坚持早谋划、早安排,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主要是开展“1N”系列促就业活动。

   “1”即组织开展“启航”秋招季系列招聘活动。计划在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举办省级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举办招聘活动14场。届时,具体活动信息将通过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发布。

   “N”包括:一是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活动,聚焦大学生参军入伍、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政策等热点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帮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二是继续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主动对接我省以及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优质企业,邀请其来豫招才引智。三是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指导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服务能力。四是举办基层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暨基层就业“卓越奖”典礼,鼓励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主持人:

李主任,河南大学秋招有哪些具体措施?

   李从国:

   学校确定了毕业生就业的三个重点,即打好市场性就业的“先手牌”,做好政策性就业的“传帮带”,唱响基层就业的“主旋律”。按照及早谋划、做好方案,重视过程的要求,抢抓“秋招”黄金期。计划在开学第一周立即启动校园招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员全程全域招聘工作模式,多措并举促就业。

   (一)“重点区域”专线招聘

   聚焦沿江、沿海形成的“T字形”国家经济发展布局,在学校前期“访企拓岗”交流对接和人才合作成果基础上,建立健全校地校企市场化、常态化招引机制。“金九银十”招聘季,把沿江、沿海地区的人社、用人单位作为本次秋招活动的重点。以期打造规模大、规格高、富有影响力的“T字形”专线特色招聘活动品牌。

   (二)“人才集市”专场招聘

   围绕学校生源庞大的特点,既会择机组织千家用人单位参与的大型综合双选活动,也要聚焦我校学科特色分类,在每个周末举办“行业人才”专场招聘,让“小而精、专而优”的线下双选会,促进供需双方更为精准的对接,以专场化、集市化的“烟火气”为毕业生就业“聚人气”。目前计划实施的综合类、行业类、类型类(包括研究生专场、宏志助航专场、女生专场)专场招聘,已安排至11月中旬。

   (三)“校门口就业”专项招聘

   通过组织郑州市、开封市部分企业分赴河大(金明、明伦、郑州)三个校区,开展“校门口”专场招聘活动,引导毕业生与两市企事业单位开展面对面的沟通对接,提升毕业生留郑留汴就业比例。此外,利用我校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院联系驻地有关企业组团入校招聘。利用各地校友会的影响和校友资源,加强宣传,推荐用人单位入校宣讲招聘等。同时,做好校园内的政策宣讲,让更多毕业生能够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通过努力,实现政策性就业。

   主持人:

   李主任,截止目前,河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李从国:

   2023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我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在全员化参与、个性化指导和全程化服务的工作布置和要求下,全校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确保了学校就业工作的稳定。我校2023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及毕业研究生共12000余人,截止目前,已落实毕业去向10500余人。

   主持人:

   咱们的毕业生都找了什么工作?对工作满意么?

   李从国:

   结合我们学校今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

   1.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结合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看到四个变化,一是学生毕业深造的比例稳中有升。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考博率接近15%,同比提升了3个百分点;本科生考研率同比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二是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的比例大幅提升。有4144人通过签约或者合同就业,占比达到30%以上,较去年同期提升了将近7个百分点;三是疫情之后毕业生出国出境人数增加。毕业生中有350人出国出境学习和就业,较去年有明显提升。四是政策性基层就业的人数,较往年也有一定的提升。

   2.毕业生就业流向趋势明显。一是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选择省外就业人数在4994人,占比48.04%,接近半数。这一方面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发成效显著,为学生积极争取省外高质量就业资源,同时也说明我省仍然是人才净流出地,需要加大我省招才引智的力度,努力让更多大学毕业生服务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受到城乡发展差异的影响。更多学生希望在省会郑州或者省辖市城区就业。我校2023届已就业毕业生在郑州工作的1680人,占比达到12.94%。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出现“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座房”的现象。这给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需人才的广大乡村和基层社区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要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的现象。

   3.毕业生就业帮扶兜底解难。我校五类困难毕业生(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孤儿毕业生)人数为562人。截止8月31日就业去向落实率为85.90%,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为了兜底帮扶困难毕业生就业,学校采取的措施包括:1、建立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对一”帮扶台账;2、落实“一生一策”,“一人一档“动态销号管理;3、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4、专场招聘等。

   主持人: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有57.6%的毕业生选择了单位就业。而剩下的年轻人们,大多选择了自由职业创业(13.9%)或是慢就业。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我们是怎样鼓励引导高校学子多元化就业的?

   王新生:

   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展现的独特气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们的就业观念日趋多元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尽早就业,我们考虑可以从“四个加强”着手: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加强校内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鼓励他们根据专业所学、兴趣所向到能发挥聪明才智的岗位就业。二是加强宣传政策。让毕业生能够熟知、用好、用尽各项优惠政策,助力他们理想腾飞。三是加强创业支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提高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四是加强各类保障。新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的是很多以往没有的问题,这些可能会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雷区”“陷阱”。我们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分析岗位优劣利弊,也会联合人社、公安等部门,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后续保障。

   主持人: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常常遇到哪些问题?

   王新生:

   主持人:

   今年河南出台13条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围绕这些政策落实,下一步我们采取哪些措施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

   王新生: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继续深化落实“13条举措”。

   一是发挥专班统筹作用。进一步发挥省委教育领导小组秘书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资源对接、服务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同时,运用大数据手段,对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政策,用好“政策地图”,方便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快速查询到实用的政策。二是优化校园招聘服务。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提高招聘活动频次和质量,联合省人社厅、财政厅统筹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活动补助成效补助”模式对高校校园招聘给予经费补助。三是开展示范校(院系)创建。联合省人社厅组织“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高校(院系)创建”评选工作,以评促建,引导高校健全高校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四是深化重点群体帮扶。充分落实各项帮扶就业举措,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零就业家庭、长期未就业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摸需求、讲政策、送岗位、给补贴,采取“一人一策”,以“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开展个性化精准帮扶。持续开展“新时代?新梦想”就业创业公益帮扶行动,举办“宏志助航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助推学生暖心就业、顺利就业。

   主持人:

   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可以感受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有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有市场需求的制约,另外个人的就业规划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需要长短期政策的结合,更需要久久为功不断坚持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节目最后祝我们年轻的朋友们积极面对未来,找到心仪的工作。

   统筹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杨晓谜

   责编 |黄发强、贾元格

河南资讯

文章来源:河南省教育厅,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