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农村留守孩子长大后成了老师,她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今年暑期

正当大学毕业生都在忙碌找工作的时候

吉首大学品学兼优的谢晴晴

已成为衡南县衡云中学一名英语教师

留守儿童长大后成了留守儿童的老师

▲谢晴晴和她的学生交流

学校今年暑假共招了几名英语教师,其他几位都是研究生,谢晴晴是唯一一位本科生。学校领导告诉记者,一是因为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招聘老师,二是因为她确实各方面都非常优秀。

作为一名

从农村贫困家庭成长起来的留守孩子

她一路艰辛一路歌

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走出了精彩的人生之路

让我一起来看看这名年轻教师的故事

“大人们都夸我,我就是个好孩子”

记者问谢晴晴:“你小时候怎么约束自己,有什么标准吗?比如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她淡淡一笑:“还没上学时我心里就想,不管做什么,大人们都夸我,我就是个好孩子。后来就习惯按这个标尺衡量自己了。” 

     1996年,谢晴晴出生在衡阳县渣江镇新锦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打她记事起,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每年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一次。她和年幼的弟弟、妹妹3人都寄养在邻村外婆家。

     外公当了多年村干部,也是她的启蒙老师和人生导师。很小的时候,外公就教她唐诗宋词,教她写字。她也成了外公的“小跟班”,没事的时候总是围着外公转。外公经常给她讲当地的风土人情,讲传说故事,讲名人轶事,告诉她什么是诚实正直,什么是勇敢坚强,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宽容善良……

留守儿童长大后成了留守儿童的老师

▲外婆的家留下了谢老师美好的童年

  8岁那年,外公不幸因病去世,晴晴哭得非常伤心,好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外公还在自己身边。人的一生塑造价值观是在孩提阶段。外公灌输她的那些朴素的道理,潜移默化融入了她的血液、她的骨髓,让她受益终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晴晴从小非常懂事,聪明好学,在家也特别勤快。上小学期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家中她帮外婆做家务,带弟弟妹妹。有时背上背着最小的妹妹,后面跟着年少的弟弟,她提着潲桶帮外婆喂猪。十二三岁时,她用小胶桶担大粪到菜园帮外婆浇菜,用网筛到小河堰头到鱼塘边捞小鱼。她还向隔壁的奶奶拜师学烘鱼干。她烘的鱼干完整又焦黄,一到集上便销售一空,连村里的大人都夸她的小鱼干烘得好。那时集市上有专门收青蒿的店铺,她和弟弟妹妹分工合作,三姐弟眼尖手快,比村里大人们还割得多。她还和外婆种油菜,帮外婆收稻谷……成了干活的小能手。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很多村民都知道谢家有个乖巧能干的好孩子,她也成了大人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

   2009年,谢晴晴上初中了,她和弟弟妹妹也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也更懂事了。她心里明白一个道理:“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努力读书才有出路。”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父母和爷爷奶奶争气,让家里将来好起来。

      她就读的鼓峰中学离家有十二三公里,爷爷奶奶只得让她在学校住校。在学校里,她学习特别刻苦,每天她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学业成绩优异,每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留守儿童长大后成了留守儿童的老师

▲谢晴晴的书法作品

     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大人每周给她10元零用钱。她每次为了节省来回6元钱的车费,上学回家都是步行,将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

     每次放学回到家里,爷爷奶奶都在田土间忙碌。尽管那时她回到家里又渇又饿又累,但她理解爷爷奶奶的艰辛,他们这么大的年纪还在为生活忙碌。她放下书包便跑出去帮忙干活了,她竭尽所能分担农活家务。

     初中毕业后,她上了省示范高中分数线。父亲劝她放弃读书去广东打工,她坚决不同意,她舅舅在衡东二中教书,她便要舅舅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父母总算同意了。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该校学习,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每天晚上下完自习后,还要在舅舅家中坚持学习一两个小时。

     经过三年的努力,尽管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她还是考入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高考一结束,她就去深圳打暑假工。她找了一家小商店做销售员,还找了一个小工厂打了57天的暑假工。这期间连续上一个月夜班,从晚上九点到次日早上八点,一个人看十二台机床。由于她英语不错,工作之余她便帮老板写邮件,计件付费,整个暑假工她共赚了6700元,解决了第一年的学费。还第一次给家里的长辈们和弟弟妹妹都买了礼物。

     知识改变命运。她还将这种观念融进了弟弟妹妹的心灵。她一直没放松辅导弟弟妹妹学业,以自己的努力拚博影响和感染弟弟妹妹,引导他们好学上进。在她的带领和辅导下,弟弟妹妹学习成绩优异。弟弟现就读于衡东二中青北班,妹妹在渣江镇中学也名列全镇前茅。

 “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当记者问谢晴晴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她的回答很朴素:“尽自己所能,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是一句很实在的话。

      父亲是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农民工,母亲小学都没毕业。他们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谢晴晴很理解父母,他们都是为了撑起这个家。

      在学校,她除了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外,课余时间就做兼职和家教。她送过外卖,发过传单,做过推销,到快递点帮忙,家教更是她课余的“重点项目”……寒暑假时她最多的时候同时兼了6份工作!大学四年,她没有向父母要过一分钱,除了解决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外,还负担弟弟妹妹的学习费用,甚至爷爷奶奶的一些开支。

留守儿童长大后成了留守儿童的老师

▲假期在家中照顾病瘫的爷爷

     今年暑假,她回到乡下老家,整整20多天,忙着照顾病瘫在床且痴呆的爷爷,给爷爷修剪指甲、喂饭,抱他上下轮椅,推爷爷出门走走,帮助奶奶收割地里的土产。安顿好老人后,一方面忙于求职的各类考试,每天还要完成三个学生的家教,辅导弟弟妹妹学习。承担全家三餐,卫生及洗衣服等家务。每天5点半就起来,晚上从来没有在12点前休息过。

      尽管工作这么忙,但她学习一点也没有放松,她年年都拿到了奖学金。她在学校还担任学生会负责人、班长、摄影协会会长、书法协会、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还作为吉首大学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活动唯一志愿者,获得普林斯顿大学40天暑假交流活动毕业证。

她坚持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扶贫,去养老院、孤儿院献爱心,参加社会考察……2017年2月,她趁假期到边远地区考察,以拓展视野,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她独身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齐乐乡,与独龙族的孩子零距离接触。她真没想到,这个地方大多孩子一年到头吃不到肉,有的一家人连出门的衣服都短缺。而这里的人们并不觉得自己苦,他们乐观、开朗、善良、真诚。她很快融入到了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干活,一起吃住。教孩子们学英语,教他们唱歌,讲外面的世界……回来后,她给老乡们邮寄了生活用品及食品,给孩子们寄去学习用品。

      现在,她已成为一位人民教师。她说,她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在三尺讲台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她说,她忘不了永乐乡那4000米高原上茅草盖的木板房,忘不了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子,她以后还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她说,她要将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和外婆接到市里来住,让他们安享晚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未来是拼搏出来的。

   谢晴晴是千千万万留守孩子中的一员

她勇于面对命运的挑战

通过自身努力,赢得精彩的人生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记者金灿)

编辑:王丹

责编:雷昕 张群英

三审:罗胜利 贺雪峰

衡阳日报社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留守儿童长大后成了留守儿童的老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