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前的这些征兆,千万别忽视!

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常被认为是突然倒地、无声无息

可实际上

大多数患者发病

有一定的“时间轨迹”

若能及时发现,尽早就医

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猝死前一个月身体就有症状

心梗发作前几天到发病时各有症状

急性心梗是最危急的一种。研究发现,超半数心梗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1个月曾出现症状,且九成在猝死前24小时,会再次出现症状。

猝死前一个月身体就有症状

发病前几天或几小时

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牙疼,尤其是一累就牙痛;不明原因的恶心和呕吐等。

发病前1小时

以上症状越来越严重。

发病时

患者会感觉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呼吸困难,满头大汗,甚至有濒死感。此时,应安静休息,立刻拨打120寻求急救。

发病后几小时

此时,患者应该已经被送到医院,医生会根据病情和身体情况推荐治疗方法,如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手术。

这些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开通堵塞血管,减少心脏梗死面积,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若患者和家属犹豫不决,流失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患者的心肌和生命。所以,一定要相信医生,给予最快最合理的治疗。

术后8小时

如果手术顺利,患者术后8小时即可开始康复运动,在床上抬抬手脚,如果没问题可以坐起来。只要遵照医嘱循序渐进地训练,身体很快就能康复。

出院

对于经历过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出院后怎样防止疾病再发,怎样回归社会,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不亚于心梗救治本身。

患者除了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外,心理建设也很关键。要从心底接受心梗这个事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下定决心回归社会,才能促进疾病康复,适应心梗后的生活。

院外救治有个“流程图”

怀疑自己心梗发作时

不要自己去购买药物,也不可自行前往医院,应立即完成两件事: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具体位置和症状,等待救援;

立即坐下或平躺,不进行任何活动。此时活动可能引发室颤进而倒地,后果不堪设想。

怀疑其他人心梗发作时

第一步: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首先要评估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在排除了危险环境后鉴别患者情况:

拍打肩部并大声呼喊患者,看有无反应;

判断有无自主呼吸,跪下来平视患者胸腹部,观察5~10秒看有无规律起伏,当发现无反应和无自主呼吸,即可初步判断为心脏骤停。

患者若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还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复苏可能增加室颤风险。若患者有医生开过的相关常服药物,可按以前习惯帮其服药。拿不准的话,不要盲目服药。

第二步:拨打120 心肺复苏

发现患者脉搏和呼吸消失时,不要随意搬动患者,立即拨打120并开始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怎样实施心肺复苏

当现场只有一个施救者时:如果可以立即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首选AED,如果无法立即取得,马上做人工心肺复苏。

怎样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当现场有两个及以上施救者:一人先做心肺复苏,让另一人尽快取得并使用AED。

需要提醒的是,不到迫不得已,不要自驾或打车去医院。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到了医院后,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尽快手术。

来源:生命时报、苏州健康、苏州急救

猝死前一个月身体就有症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