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讲解员——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科学教师、文博馆员,王亚雯

   《课外课师名师》

   聚焦非学科类教育课堂展示素质教育名师风采

上海

上海

   王亚雯,现任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展示服务部讲解员,长期从事场馆讲解工作。工作期间,连续三次赴京参与国家最高规格展览的讲解接待任务,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展览。连续荣获2019年、2020年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金奖、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获2020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最佳形象奖、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等荣誉称号。

点击上方视频观看《课外课师名师》

   主持人印象

   “这是什么?”尽管动物名称就写在眼前的说明牌上,却经常有小朋友这样问。在别人看来,这样的提问可能是三心二意的表现,而在王亚雯眼里,这是需要老师们呵护的求知欲,她说,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是什么”,然后才有“为什么”和“怎么样”。“这是真的吗?”,对于无数次有人问到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王亚雯也有着自己的理解,观众抽出时间走进展馆,自然希望看到的是真品,这样体验感会更强,观众的这种需求,是博物馆科普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一点,也是博物馆无可替代的价值。

   上海科技馆是由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三馆组成的。馆长倪闽景为科技馆赋予了“问题馆”的生动定位,这既阐明了科技馆要持续发力、推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也为科技馆的具体工作给出了方法——答疑解惑、兴趣引领。作为金牌讲解员,王亚雯从不轻视观众的每一次发问,尽自己所能给出答案,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她也会真诚反馈,启发观众存留追寻答案的热情。进入科技馆后,她给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讲解过,最有挑战性的便是学生。她说,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定势,时常会在讲解词的固定脉络间跳脱穿梭,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亚雯笑称遇到他们就像遇到“考官”一样。而每和“考官”们相遇一次,亚雯总要围绕提问埋头补充一些新知识。倪馆长说,好奇心的本质在于提出好问题。或许正是这些好问题,推动着亚雯夺取一枚枚奖牌、翻越一座座山峰,也正是一个又一个的好问题,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上海

   王亚雯2012年开始接触博物馆讲解行业,这十一年也正是国家发展的非凡的十一年,时代赋予她越来越广阔的视野和格局,即使在最日常的讲解工作中,她都会渗透时代的宏大背景、传递浓厚的家国情怀,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她相信,唯有胸怀和精神的滋养才会让人更加饱满,唯有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厚度才会激发保护地球家园的强烈欲望,才会让小朋友成长为“大我”,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亚雯在讲到这些的时候,孩子们频频点头互动,深以为然。我问她,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感染力是怎样练就的?亚雯说,不需要练习,只要你真信、真学、真懂、真用,再结合每一件展品,用讲故事的方法、语气讲出来,孩子自然就会信服。

上海

   世界多姿,宇宙浩瀚。上海科技馆在亚雯眼里就像一个“超级工厂”,她亲眼见证着这座年参观量600万以上的场馆是怎样高效运行的。同时它更像倪馆长所说的,是一所学校,是以“一天”为单位的学校,提供给孩子的不是结构化的课程,而是给他们带去新的兴趣点和想象力。亚雯抓住每一个“一天”,在讲解中尽可能多地加以知识的延展,唤醒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并引导他们与生活进行关联。在“人地之缘”展厅,她从水稻讲到野生稻、旱稻,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讲为什么“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一粒小小稻谷的前世今生、所承载的重大战略价值,都浓缩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解当中。“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就这样悄悄地发生着。

上海

   选择讲解员这份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磨合。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句解说,以不变初心迎接每一场相逢,王亚雯期待利用每一件展品、每一次讲解、每一次相遇,为孩子们建立更广阔的链接,让科技馆不仅仅满足小朋友一时一刻的知识猎奇,更成为他们一生一世探究未知的起点。

上海

   2021年12月9日,中国最长的长须鲸骨骼标本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组装搭建完成。面对展品,王亚雯讲述了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团队长达四年的制作工程:

   ——克服重重困难将长达24米重达3吨的大鲸鱼从海滩转移到标本库房;

   ——标本师张汤铭冒着随时鲸爆的生命危险启动现场解剖第一刀;

   ——肌肉部分的无害化焚烧处理;

   ——处理残肉时为避免损伤骨骼而采用的微生物降解清理脱脂;

   ——以及翻模、油画色处理等等。

   从她的讲解中,观众总能感受到科技馆人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王亚雯清楚地记得,曾有小朋友在讲解结束后告诉她:长大后也想来科技馆上班,当“科技馆人”!

上海

   亚雯说,上海科技馆是一个大家庭,希望观众能通过我的讲述,感受到我所有“家人”们在背后的辛苦付出。

上海

   “我们的科普教育活动有两大特点,那就是以人为本、有教无类。以人为本主要是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从观众需要的角度精心设计,有教无类是我们覆盖面广,涵盖人群多,甚至包括残障人士。”亚雯介绍说。馆内有非常强大的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让很多精品活动,成为观众“打卡”的热点。比如《听?见万物》、电音博物馆之夜等。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夜听虫吟”、“听有虫”小程序,在线收集虫鸣并发布,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声音识别,从而了解声音的“主人”。把观众变成了科学家,既调动了大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探索自然的兴趣,也帮助专业的研究人员征集了“自然的声音”,助力城市野生动物科研。

上海

   近年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教中心十分重视提升讲解员的业务能力。“上海科技馆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高质量科普场馆,同样也要有高水平的讲解队伍。如果场馆是一流的,而我们跟不上,岂不是拖后腿了!”时刻将自己的站位与定位融入场馆发展的大目标之中、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亚雯和她背后的科技馆讲解团队、研发团队等等许多同事们一道,为科普教育启蒙和普及助力助魂。目前,上海科技馆先后和400多所学校进行了“馆校联动”,通过移动课堂,研发科普课程,打造流动科技馆为边远乡村孩子送课等等,助力科普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今年更是牵头设立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以科技馆为枢纽,让科学场馆、学校、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跨界穿越,资源共享,以文化人,进一步传播科学家精神,擦亮科创教育品牌,让科技馆真正成为科创教育的后花园,链接器和充电站,为讲述“上海故事”,发出“上海声音”,提供“上海方案”。

上海

   年纪轻轻,荣誉无数,亚雯依然人间清醒。她思想的成熟度,格局的开阔感及那双无比美丽的眼睛背后透出的沉着冷静的目光,总让我在采访过程里忘记她是位90后。她说,眺望远方,才能真正打开自己!当年引领她走上讲解员道路的一位老馆长说过的话让她记忆犹新:要做人民的讲解员!“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不管我走多远,我都要做人民的讲解员,与观众共情共鸣,讲人民想听的,讲人民需要的,讲与人有关的故事,而不止是舞台上拿着话筒在大赛中夺魁的我。”

上海

   名师金句

   下期预告

   近期名师风采

上海

   国家一级指挥/全国道德模范

曹鹏

上海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

上海

   上海民办正达外国语小学蝶艺老师

朱群

   更多精彩课堂《课外课师名师》每周日晚19:50敬请期待~

‍‍

   节目简介

上海

   美指/刘澜

   编审/粟蕙 徐丽遐指导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单位/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新媒体战略合作/光明社教育家                 第一教育                 东方教育时报

                 出品/绿叶传媒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024tuiguang@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2024tuiguang@gmail.com